請複習今天上課內容,並閱讀指定講義部份:
教學法(Methodology):泛指一般對教學實務的研究(包括理論的探討及相關的研究),只要是涉及「如何教學」者皆屬之。
教學取向(Approach):針對語言,學習及教學性質的一系列屬性之假設屬之。如常聽到的溝通式教學法及全語言教學法,著重於教學理念的探討,並無具體的教學步驟及教材者屬之。
教學方法:(Method):根據某一特定的教學取向,對語言作系統呈現的整體計畫,本文將介紹的文法翻譯法、直接教學法…等,有具體的步驟的教學法屬之。
教學技巧:根據與某一種教學取向而來的某一教學方法,在課室中使用的特定活動。
文法翻譯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此法盛行於1840-1940年間,也叫做普魯士教學法(Prussion method)或古典教學法(Classical method),文法翻譯法的起源是因為當時學者為了要教授以拉丁文及希臘文所寫成的文學作品而產生的。文法翻譯法的教學特色就是課堂上絕大部分是學生的母語教學,上課的內容包括文法規則的解說及單獨出現的單字教學。
此法後來備受批評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因為它沒有任何理論的背景作支撐,而也有許多學者及老師發現,文法翻譯法並無法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
不過,即使文法翻譯法備受批評,目前許多老師的教學,仍然有文法翻譯法的影子,許多測驗中也常看得到翻譯的題目,可見文法翻譯法雖然有它的限制,其對語言教學的貢獻,特別是在讀寫方面,還是功不可沒的。
直接教學法(Direct Method)
此法盛行於1890-1930年間,也叫做貝立茲教學法(Berlitz’s method)。直接教學法的前身是系列或自然法(Series/Natural method)。系列或自然法是由Gouin在使用文法翻譯法學習德文多年後仍無法聽懂或使用德文,自創的方法,後來由貝立茲改良成為直接教學法。
直接教學法的特色就是課堂上絕大部分使用所要學的語言教學,因此授課教師皆是以目標學習語言的母語人士,上課著重在聽說能力的培養,並且重視發音及文法使用的正確性,在文法教學方面,使用讓學生自行歸納的方式,不會作文法規則的解說。在字彙及句型的教學上的量並不多,上課的模式多以問答方式進行。
直接教學法開啟了外語教學對口語能力培養的重視,由以所學語言為母語的教師授課,提供正確的語料,對語言教學貢獻良多。
聽說教學法(Audio-Lingual Method)
聽說教學法是因應第二次世界大戰(1930-1960,美國極需大量的懂得外語的軍事人才所產生的,所以又稱作軍事教學法[Army specialized Training Program (ASTP) /Army Method]。
此教學法的特色也是以外語直接教學,有大量的句型對話及依序編排的結構,教學過程有許多反覆的機械型練習,教學重視正確性,常伴隨錄音帶教學,在此法盛行時期,許多語言教學機構紛紛設立有錄放音機設備的語言教室,由於直接以外語教學教師也必須準備許多圖卡、照片、圖片等視覺輔助器材,來幫助學生理解。
聽說教學法對於將語言學習視為一種習慣的養成,有其貢獻。其所建立的各種練習法如代換練習、擴展練習、問答練習、、、等等,到現在還是不失為實用的教學技巧。
留言列表

